俗語說:「伸手不打笑臉人!」愛笑的孩子是最討喜、最受寵的。父母多留意寶寶的身體狀況,提供溫暖的環境、營養的食物、柔和的聲音,就能讓寶貝笑口常開喔!

「妹妹,看爸爸這邊、笑一個!」「妹妹,看阿媽這邊啦,乖孫,笑那麼甜,真古錐喔!」嬰兒天真無邪的笑容幾乎無人能抗拒。當家中喜獲麟兒時,寶貝的一舉一動,總會引起所有的寵愛目光。愛笑的孩子更是大家搶著、抱著、寵著;愛哭的孩子往往被認為是個磨娘精。

兒童發展理論
生理需求→ 認知發展→ 社會行為
嬰幼兒的早期情緒對生存和發展有重大意義。從出生那一天起,由於語言尚未建立,嬰兒與成人互動主要是「情緒的互動」。

■生理需求的反應:
「哭」是最初期、最早出現的情緒表徵,嬰兒出生之後,面臨環境巨大的改變,會用哭表達害怕、不安、不舒服,照顧者由嬰兒的情緒中了解需求。當然,嬰兒也會用「笑」表達自己生理上的滿足、對於照顧者的滿意,可見笑是一種愉悅的情緒。

■初步的認知發展:
新生兒最早的微笑,在出生後1~2星期,例如:吃飽、換好尿布、聽見成人的聲音、接受安撫等動作。1個月之後,微笑更為頻繁,漸漸富有社交意義,尤其是對於熟悉的成人;4個月大的嬰兒,開始會咯咯的笑,如:被親肚子、搔癢、聽見奇怪的聲音等,之後慢慢會對不同的情境,發出不同的笑聲;7~9個月嬰兒,會因為父母帶小丑面具或按玩具喇叭,而發出有趣的笑聲,此時的笑聲是對於環境的反應,也是初步表現認知發展的行為之一。

■社會互動的經驗:
當嬰兒經過情緒表達而得到良好的照顧,也同時產生社會互動的經驗。例如:餵奶過程伴隨著媽媽的擁抱、撫摸,漸漸熟悉媽媽的面容和聲音。
因為生理需求而產生的行為互動,不僅滿足了嬰兒的生理需要,同時發展社會行為。通常對照顧者多微笑的嬰兒,易於與照顧者建立良好的互動。
成人依據嬰兒情緒的回饋,瞭解自己的保育行為是否恰當?再據此做出調整,給予嬰兒恰如其分的照顧,這是爸爸媽媽必須注意孩子情緒的最主要的原因。孩子得到適當的哺育,身心才得以健康發展。在成長的歷程中,孩子的反應,往往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是「最適當的照顧」。

寶寶笑口常開3法寶
充分把握每一個與孩子互動的時刻,製造「發笑」的機會,是爸媽重要的責任。而且希望寶貝愛笑,爸媽一定要先笑喔!

1.善用互動的時機:市面上出版不少有關嬰兒按摩的書籍,建議爸爸媽媽一同閱讀,利用洗澡之後的時間,跟寶寶SPA一下。因為,初期的情緒是來自於生理的滿足,透過感官觸覺柔和溫暖的撫摸,讓寶寶覺得平靜或是癢癢的,都會引發孩子的笑聲。這不但有助於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,也可以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喔!

2.給予鼓勵的回應:當幼兒發出笑聲時,爸媽應立即給予回應,例如:當寶寶換好尿布後出現微笑的表情時,可以笑笑地對他說:「小屁屁很舒服吧!我最喜歡寶貝笑得這麼開心喔!」當然,嬰幼兒聽不懂媽媽說的話,但媽媽此時所做的互動,會讓幼兒覺得「這個環境是友善的」,不僅有助於幼兒發展信任感,而且寶寶面對正向的回饋會更愛笑!因為他開始可以預期大人的反應。

3.避免過多的刺激:為了增進幼兒的社會行為,建議爸媽多帶幼兒到朋友家做拜訪,增加社交的機會;但是,有時候互動人數過多時,往往會讓幼兒大哭起來,因為過多的刺激(一下要跟王叔叔笑、一下要跟張阿姨笑),可能會引起反效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千禧龍&金豬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