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東醫院小兒外科科主任、外科部部主任 陳芸
嬰幼兒疝氣不只會發生在男寶寶身上,女寶寶也可能有此問題!然而,許多家長誤以為,疝氣問題可以用吃藥、物理治療等方式來改善,卻因此延誤了開刀時機,讓病情更趨嚴重。其實,疝氣手術十分安全,出現併發症的機率並不高,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,家長不可輕忽此疾病!

What!什麼是疝氣?
疝氣就是俗稱的「墜腸」、「脫腸」,是一種常見卻不太被重視的外科疾病。通常任何年齡層都會發生,包括從嬰幼兒到老人,但發生的機轉與手術治療方式則略有不同。以成人或老人來說,是指腹壁組織(如筋膜、肌肉等)的強度喪失且產生間隙,從而使腹腔內組織或器官(如腸子等)由此間隙凸出,其位置可發生於腹部的許多地方。而小兒或嬰幼兒腹股溝疝氣是因為身體解剖構造的「腹膜鞘突」沒關閉而造成。 

這些沒有閉合的腹膜鞘突,在小孩出生後,若有哭鬧、用力時,會使腹腔內之壓力增加,慢慢地把鞘突愈撐愈開,形成「疝氣囊」。當腹腔內容物(通常為小腸)滑入疝氣囊內,家長才會察覺腹股溝處有異常之突出物;反之,如果腹膜鞘突於嬰兒出生時已完全閉合的話,再愛哭鬧的嬰幼兒,應該也不會造成疝氣的。「腹膜鞘突」的形成是不分男女都有的,只要沒關好,就有機會造成疝氣。
  
醫學小辭典-腹膜鞘突
為一種胚胎時期的正常組織,在胚胎發育的時候,於腹膜最下方兩側各有一凸出之「腹膜鞘突」,通常於胎兒八~九個月大時,「腹膜鞘突」應該會閉合,如果沒有完全關閉,出生後就會產生一些問題。若腹膜鞘突開口很小時,只有腹水可以通過,會造成陰囊水腫,假使開口較大,腸子可以進入,則是疝氣。

Attention!疝氣問題不可輕忽~
根據調查的結果,台灣地區兒童腹股溝疝氣發生的機率,在足月新生兒約為0.5%~1%;早產兒較常見,約佔5%~10%。就性別而言,男生發生的機會較高,男女比約4:1。常見為單側疝氣,尤其是右側,約有一成腹股溝疝氣的患者是雙側性。發生雙側性疝氣的情形,則以女性及早產兒為多。

當疝氣發生時,腸子進入鞘狀突(俗稱的疝氣袋),即可在腹股溝看見鼓出的腫塊,不能言語的新生兒或嬰幼兒,常伴隨有哭鬧或吐奶,稍大會說話的小孩則會說肚子痛。檢查時患者平躺或稍用力向腹股溝外上方推擠,腫塊則消失不見(腸子退回腹腔中),即可確認是腹股溝疝氣。

若是女生,較常見腹股溝上的軟質隆起,因為女性的鞘狀突不會進入陰唇,所以很少引起陰唇的腫脹。最可怕的是腸子卡住太久推不回去,發生箝閉性疝氣,時間一久,箝閉的腸子可能發生壞死,甚至可導致腸穿孔敗血症而死亡。


及早發現&開刀 告別疝氣非夢事!
因小兒腹股溝結構複雜而且組織纖細,手術常見的併發症有術後陰囊腫脹發紫、輸精管的損傷、睪丸動脈損傷、睪丸吊高及腹股溝一帶疼痛或麻木、傷口感染及疝氣復發等。但這些併發症隨著麻醉、手術器材與技術的進步,時至今日,在專門的小兒外科醫師的治療下,鮮少發生嚴重併發症,是一項相當安全的手術。

目前在醫學上,治療疝氣唯一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。吃藥、物理治療、使用疝氣帶均無濟於事,且會延遲治療時機,疝氣修補術對於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師而言,均是簡單的手術,因此當發現有疝氣時,不論年紀大小,均應趁早開刀治療才是明智之舉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千禧龍&金豬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