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咦!!寶寶怎麼又不喝奶了,該不會是生病了吧!」根據統計,寶寶厭奶是許多媽媽在照護上共同的煩惱。每當看到寶寶推開奶瓶,父母總是如臨大敵般,擔心孩子營養不足或是身體有什麼病痛,為此傷透了腦筋!其實如果寶寶的成長曲線正常,身體沒有異常的警訊,家長不必過於焦慮,試著改由其他方法提高寶寶的食慾吧!
【厭奶寶寶身體拉警報!!】
寶寶若只是短期間厭奶,通常在相關飲食、環境的配合下,症狀都能慢慢改善。而疾病所引起的厭奶經醫師治療過後,同樣可以獲得緩解。但如果寶寶厭奶的時間過長,卻又得不到重視的話,將會對身體成長造成莫大的傷害喔!其中又以對生長及神經系統的影響最為明顯:
★ 成長:
每日所攝取的食物,除了維持成長所需,還能提供日常的行動力,對人體來說,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存在。出生不久的寶寶,身體儲備的能量較少,所以當厭奶問題持續發生時,表現在身高、體重的遲緩現象特別明顯,這也就是為什麼醫師再三強調寶寶生長曲線的重要了!
★ 神經學:
嬰兒期是人體神經發育的黃金時期,像翻身、坐立、爬行、站立都是在一歲左右完成的。在這個階段裡,飲食中脂質、蛋白質、鐵質、膽固醇等攝取不足,容易影響到神經系統的發育,待一定年紀後,人體的腦重量不再增加,要想彌補就很困難了。
爸媽雖不必過於緊張,但平日要養成觀察寶寶的習慣,並留意各階段的生長曲線發展,如果不確定該如何處理,應找專業的醫師討論。
【7大訣竅教你提高寶寶的食慾】
寶寶沒有生病,可還是不吃奶,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他的食慾呢?爸爸媽媽固然時時陪伴在孩子左右,但有時會因對寶寶的反應不熟悉,或太過焦慮,而忽略了寶寶成長的需求。以下的七大訣竅,是父母在照護上的基本原則,亦能幫助你的寶寶重拾好胃口!!
★ 用餐環境
「用餐環境」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忽略的要項,殊不知它也是幫助寶寶順利進食的方法之一。寶寶每次喝奶的時候,不是身邊有一大群人圍觀,就是話語聲不斷,叫正值好奇心旺盛的他,怎麼靜得下心來,乖乖地把奶喝完呢?
週遭環境的變化,容易分散寶寶的注意力,忘記正在「喝奶」的事,所以如何營造一個安靜、祥和的用餐環境,避免打斷寶寶用餐的情緒,是現在就要開始努力的課題!
★ 餵食方式
寶寶四個月大起,活動力增加,就像成人運動過後比較容易肚子餓一樣,寶寶的情況亦是如此,趁這個時候,採「減量、多次」的餵食方式,掌握每一次他想喝奶的時間,就能獲得不錯的效果。方旭彬醫師認為,4?6月以前,生長曲線正常的話,父母強迫餵食反倒會出現反效果,媽媽不要一看到寶寶沒喝完奶,心情馬上掉入谷底,懷疑自己的照顧能力。
★ 奶嘴大小
很多人都覺得寶寶不喝奶,一定是奶粉不合寶寶的口味,不過有時候奶嘴才是問題的關鍵喔!因為爸媽雖然會按孩子的年紀選擇適合的奶粉,卻常忘記奶嘴的設計已不符合寶寶成長的需求。口徑太小的奶嘴會增加吸吮的難度,寶寶在試了幾次後,就會放棄了!
要測試奶嘴的口徑是否合適,將奶瓶倒過來,觀察牛奶流出來的速度即可。標準口徑的牛奶會呈水滴狀陸續滴出,其他如太快、太慢都是不合格的喔!
★ 不隨意換奶粉
奶粉的種類多得令人眼花撩亂,父母為了找出孩子最喜歡的口味,往往不自覺地提高了更換的頻率,讓寶寶難以適應。部分的寶寶在察覺到奶粉的成分被改變之後,有時也會出現厭奶的行為來表示心中的不滿。家長如認為有換奶粉的必要時,請以每次添加半匙新奶粉的方式,逐日增加新奶粉的比例,讓寶寶能慢慢習慣這不一樣的味道。
★ 提早添加副食品
趙舜卿醫師建議,若寶寶體重已達六公斤以上,即可提早食用及增加副食品用量,補充因厭奶而缺乏的營養素。父母在準備副食品的過程中,需得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,讓寶寶吃得美味又健康。寶寶3-4個月大時,可以鮮果汁加等量的開水稀釋後食用。像橘子、柳丁、蕃茄都是營養價值相當高的食材;4個月以後,米精、麥精等泥狀的東西成了寶寶的最愛;5個月以後則可嚐試軟爛的米食、吐司等。
方旭彬醫師指出,寶寶在6個月後會長出第一顆牙,也是開始訓練咀嚼能力的好時機。只要他沒有出現以舌頭將食物頂出來的反應,不建議爸媽將副食品加在奶粉裡頭餵食。光是按照寶寶的年齡更換奶粉,到了以後主、副食對調的階段,寶寶會因不習慣咀嚼與吞嚥,導致幼兒期的厭食現象。
寶寶一歲半以後,應該停止繼續使用奶瓶、奶嘴。讓寶寶自己拿著學習餐具進食,提高參與感,他會覺得吃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,胃口當然自動變好了!
★ 變換菜色
寶寶吃膩了單一口味的食物,也會發生厭奶的情形喔!如果他對副食品適應良好,那麼父母便可以在食物的種類上多作變化,滿足他嚐鮮的樂趣!此外,顏色鮮豔的食材如紅蘿蔔、青菜、瘦肉等,視覺效果絕佳,特別能引發寶寶的食慾, 媽媽不妨在「配色」上多費心安排囉!
★ 營養均衡
「營養均衡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,厭奶寶寶普遍有缺「鈣」的問題,媽媽可選用小魚干、大骨湯等替代品,增加鈣的攝取量。喝母奶的寶寶,比較容易出現「鐵質」缺少的情形,待寶寶7-8個月,可從副食品中增加鐵質的攝取量。一般來說,寶寶的身體對動物性的鐵質來源,吸收較為良好。媽媽可將牛肉泥、豬肝泥、吻仔魚、綠色蔬菜等混入稀飯中給寶寶食用。
【厭奶寶寶身體拉警報!!】
寶寶若只是短期間厭奶,通常在相關飲食、環境的配合下,症狀都能慢慢改善。而疾病所引起的厭奶經醫師治療過後,同樣可以獲得緩解。但如果寶寶厭奶的時間過長,卻又得不到重視的話,將會對身體成長造成莫大的傷害喔!其中又以對生長及神經系統的影響最為明顯:
★ 成長:
每日所攝取的食物,除了維持成長所需,還能提供日常的行動力,對人體來說,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存在。出生不久的寶寶,身體儲備的能量較少,所以當厭奶問題持續發生時,表現在身高、體重的遲緩現象特別明顯,這也就是為什麼醫師再三強調寶寶生長曲線的重要了!
★ 神經學:
嬰兒期是人體神經發育的黃金時期,像翻身、坐立、爬行、站立都是在一歲左右完成的。在這個階段裡,飲食中脂質、蛋白質、鐵質、膽固醇等攝取不足,容易影響到神經系統的發育,待一定年紀後,人體的腦重量不再增加,要想彌補就很困難了。
爸媽雖不必過於緊張,但平日要養成觀察寶寶的習慣,並留意各階段的生長曲線發展,如果不確定該如何處理,應找專業的醫師討論。
【7大訣竅教你提高寶寶的食慾】
寶寶沒有生病,可還是不吃奶,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他的食慾呢?爸爸媽媽固然時時陪伴在孩子左右,但有時會因對寶寶的反應不熟悉,或太過焦慮,而忽略了寶寶成長的需求。以下的七大訣竅,是父母在照護上的基本原則,亦能幫助你的寶寶重拾好胃口!!
★ 用餐環境
「用餐環境」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忽略的要項,殊不知它也是幫助寶寶順利進食的方法之一。寶寶每次喝奶的時候,不是身邊有一大群人圍觀,就是話語聲不斷,叫正值好奇心旺盛的他,怎麼靜得下心來,乖乖地把奶喝完呢?
週遭環境的變化,容易分散寶寶的注意力,忘記正在「喝奶」的事,所以如何營造一個安靜、祥和的用餐環境,避免打斷寶寶用餐的情緒,是現在就要開始努力的課題!
★ 餵食方式
寶寶四個月大起,活動力增加,就像成人運動過後比較容易肚子餓一樣,寶寶的情況亦是如此,趁這個時候,採「減量、多次」的餵食方式,掌握每一次他想喝奶的時間,就能獲得不錯的效果。方旭彬醫師認為,4?6月以前,生長曲線正常的話,父母強迫餵食反倒會出現反效果,媽媽不要一看到寶寶沒喝完奶,心情馬上掉入谷底,懷疑自己的照顧能力。
★ 奶嘴大小
很多人都覺得寶寶不喝奶,一定是奶粉不合寶寶的口味,不過有時候奶嘴才是問題的關鍵喔!因為爸媽雖然會按孩子的年紀選擇適合的奶粉,卻常忘記奶嘴的設計已不符合寶寶成長的需求。口徑太小的奶嘴會增加吸吮的難度,寶寶在試了幾次後,就會放棄了!
要測試奶嘴的口徑是否合適,將奶瓶倒過來,觀察牛奶流出來的速度即可。標準口徑的牛奶會呈水滴狀陸續滴出,其他如太快、太慢都是不合格的喔!
★ 不隨意換奶粉
奶粉的種類多得令人眼花撩亂,父母為了找出孩子最喜歡的口味,往往不自覺地提高了更換的頻率,讓寶寶難以適應。部分的寶寶在察覺到奶粉的成分被改變之後,有時也會出現厭奶的行為來表示心中的不滿。家長如認為有換奶粉的必要時,請以每次添加半匙新奶粉的方式,逐日增加新奶粉的比例,讓寶寶能慢慢習慣這不一樣的味道。
★ 提早添加副食品
趙舜卿醫師建議,若寶寶體重已達六公斤以上,即可提早食用及增加副食品用量,補充因厭奶而缺乏的營養素。父母在準備副食品的過程中,需得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,讓寶寶吃得美味又健康。寶寶3-4個月大時,可以鮮果汁加等量的開水稀釋後食用。像橘子、柳丁、蕃茄都是營養價值相當高的食材;4個月以後,米精、麥精等泥狀的東西成了寶寶的最愛;5個月以後則可嚐試軟爛的米食、吐司等。
方旭彬醫師指出,寶寶在6個月後會長出第一顆牙,也是開始訓練咀嚼能力的好時機。只要他沒有出現以舌頭將食物頂出來的反應,不建議爸媽將副食品加在奶粉裡頭餵食。光是按照寶寶的年齡更換奶粉,到了以後主、副食對調的階段,寶寶會因不習慣咀嚼與吞嚥,導致幼兒期的厭食現象。
寶寶一歲半以後,應該停止繼續使用奶瓶、奶嘴。讓寶寶自己拿著學習餐具進食,提高參與感,他會覺得吃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,胃口當然自動變好了!
★ 變換菜色
寶寶吃膩了單一口味的食物,也會發生厭奶的情形喔!如果他對副食品適應良好,那麼父母便可以在食物的種類上多作變化,滿足他嚐鮮的樂趣!此外,顏色鮮豔的食材如紅蘿蔔、青菜、瘦肉等,視覺效果絕佳,特別能引發寶寶的食慾, 媽媽不妨在「配色」上多費心安排囉!
★ 營養均衡
「營養均衡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,厭奶寶寶普遍有缺「鈣」的問題,媽媽可選用小魚干、大骨湯等替代品,增加鈣的攝取量。喝母奶的寶寶,比較容易出現「鐵質」缺少的情形,待寶寶7-8個月,可從副食品中增加鐵質的攝取量。一般來說,寶寶的身體對動物性的鐵質來源,吸收較為良好。媽媽可將牛肉泥、豬肝泥、吻仔魚、綠色蔬菜等混入稀飯中給寶寶食用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