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唯我獨尊地以自我中心,在孩子認知成長的初始階段,是非常自然的事情;只要家長適當地予以引導,就能讓他學會從別人的立場去感受事情,並激發出主動幫助、關愛他人的意願。
0~3歲為關鍵時期
I-TALK資深專家朱文彥老師表示,從嬰幼兒心理發展的軌跡來看,一切從「我」出發,眼中沒有別人,是幼兒成長一種非常自然的過渡期。
然而,儘管年齡小的幼兒受自身認知程度的局限,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別人,體會痛苦,但這並不妨礙父母引導其同情心和同理心的發展;事實上,有些教育學者認為,根據幼兒情感發展的特點,寶寶出生後的頭3年,正是培養他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最好時機。
關注寶寶的「感同身受」
有研究顯示,在寶寶出生後的第3個月,他的同情心就已經萌生,只是粗心的父母沒有注意到罷了。當他聽到同伴的哭聲,會表現出不安,甚至於受到感染也「陪」著一起哭;到了第9個月,這種「感同身受」的表現會越發明顯,以致瞧見別的小嬰兒不開心時,他會異常乖巧,靜靜地坐在旁邊陪伴;而到了1歲左右,看到別的小朋友傷心難過,還會主動跑去安慰那個小可憐,以示同情。
雖然這種小小的同情心,仍舊是站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立場,當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失時,立刻就會從同情心的施受者變成受害者,但不可否認地,他已具備了關懷別人、願意付出的基礎;等他稍微再長大一些的時候,認知有所發展,他就會開始考慮對方為什麼會難過?需要什麼樣幫助?並嘗試讓自己的幫助能夠減輕對方的痛苦。
師長須愛心教導
進入幼稚園後,幼兒在認知發展的同時,自我意識也膨脹了,他更傾向於以自我需求為主要行為目的,並逐漸學會以「好朋友」的關係取向,來實施「獻愛心」的行動,如果大人這時的教育方式不正確,只一味地滿足他,寶寶就會變得霸道而缺少同情心。
反之,若在此時期實施「愛心」教育,則會讓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,對別人有什麼樣的影響,從而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感受、考慮事情,變得更願意去主動付出和給予,也較懂得尊重人。
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寶寶在社交網絡中,最早獲得的一種情感反應,它可以幫助孩子在交往中更加理解他人,也能獲得別人的友誼;換句話說,有愛心的寶寶才會擁有更多的愛!
爸媽的愛心招術
TIPS1 愛的氛圍教育
「氛圍」也許看不見,卻能帶給孩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;如果爸爸媽媽、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、相互體貼,又能夠和鄰居、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,經常邀請他們上門作客,那麼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中,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受到父母的感染,學習如何照顧和關心別人,以及如何與人友好交往。
TIPS2 表揚孩子的愛心行為
當孩子表現出為他人著想的行為時,你就應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。對於孩子來說,表揚永遠是最好的招術,因為讚賞的鼓勵可以幫助他繼續維持這樣的好習慣,最終變成好品德。
TIPS3 學會分享
獨生子女往往是「特權階級」,凡是有好吃的東西總是先讓他吃個夠;但事實上,培養同情心、同理心可以先讓孩子從學會與人分享開始。比如家裡有好吃的東西,不要只顧慮孩子吃飽、吃好了沒有,在分配食物之前,爸媽要提醒孩子將最大、最好的一塊要留給爺爺奶奶,其次是爸爸媽媽,最後才是小朋友自己,讓他瞭解好東西應該與大家一起享用,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。
TIPS4 訓練勞動,體會大人的辛苦
許多孩子在家裏是飯來張口,茶來伸手,不做任何事情,這樣不僅不能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,同時也會減少他們幫助人的機會。如果您不想養出一個自私的懶寶寶,那?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,找出孩子可以分擔的工作,比如,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幫忙擺碗筷,稍大一點就可以學習掃地、擦桌子等等;當然,你也別忘了在孩子完成這些工作之後,誇獎他幾句,這會讓他很有成就感。
TIPS5 告之以同理心善待他人
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,具體地向他說明事情的後果:別人打你,你會痛;同樣地,你打別人,他也會痛。比對他說:「不要欺負小弟弟、小妹妹」、「不要打人」效果要好得多。
TIPS6 增加團體活動的機會
有些獨生子女的家庭,孩子缺乏集體活動的經驗,所以父母應充分提供孩子和同伴玩耍的機會,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寶寶提升人際智能,同時也可以培養他互助合作的精神。
0~3歲為關鍵時期
I-TALK資深專家朱文彥老師表示,從嬰幼兒心理發展的軌跡來看,一切從「我」出發,眼中沒有別人,是幼兒成長一種非常自然的過渡期。
然而,儘管年齡小的幼兒受自身認知程度的局限,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別人,體會痛苦,但這並不妨礙父母引導其同情心和同理心的發展;事實上,有些教育學者認為,根據幼兒情感發展的特點,寶寶出生後的頭3年,正是培養他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最好時機。
關注寶寶的「感同身受」
有研究顯示,在寶寶出生後的第3個月,他的同情心就已經萌生,只是粗心的父母沒有注意到罷了。當他聽到同伴的哭聲,會表現出不安,甚至於受到感染也「陪」著一起哭;到了第9個月,這種「感同身受」的表現會越發明顯,以致瞧見別的小嬰兒不開心時,他會異常乖巧,靜靜地坐在旁邊陪伴;而到了1歲左右,看到別的小朋友傷心難過,還會主動跑去安慰那個小可憐,以示同情。
雖然這種小小的同情心,仍舊是站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立場,當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失時,立刻就會從同情心的施受者變成受害者,但不可否認地,他已具備了關懷別人、願意付出的基礎;等他稍微再長大一些的時候,認知有所發展,他就會開始考慮對方為什麼會難過?需要什麼樣幫助?並嘗試讓自己的幫助能夠減輕對方的痛苦。
師長須愛心教導
進入幼稚園後,幼兒在認知發展的同時,自我意識也膨脹了,他更傾向於以自我需求為主要行為目的,並逐漸學會以「好朋友」的關係取向,來實施「獻愛心」的行動,如果大人這時的教育方式不正確,只一味地滿足他,寶寶就會變得霸道而缺少同情心。
反之,若在此時期實施「愛心」教育,則會讓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,對別人有什麼樣的影響,從而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感受、考慮事情,變得更願意去主動付出和給予,也較懂得尊重人。
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寶寶在社交網絡中,最早獲得的一種情感反應,它可以幫助孩子在交往中更加理解他人,也能獲得別人的友誼;換句話說,有愛心的寶寶才會擁有更多的愛!
爸媽的愛心招術
TIPS1 愛的氛圍教育
「氛圍」也許看不見,卻能帶給孩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;如果爸爸媽媽、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、相互體貼,又能夠和鄰居、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,經常邀請他們上門作客,那麼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中,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受到父母的感染,學習如何照顧和關心別人,以及如何與人友好交往。
TIPS2 表揚孩子的愛心行為
當孩子表現出為他人著想的行為時,你就應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。對於孩子來說,表揚永遠是最好的招術,因為讚賞的鼓勵可以幫助他繼續維持這樣的好習慣,最終變成好品德。
TIPS3 學會分享
獨生子女往往是「特權階級」,凡是有好吃的東西總是先讓他吃個夠;但事實上,培養同情心、同理心可以先讓孩子從學會與人分享開始。比如家裡有好吃的東西,不要只顧慮孩子吃飽、吃好了沒有,在分配食物之前,爸媽要提醒孩子將最大、最好的一塊要留給爺爺奶奶,其次是爸爸媽媽,最後才是小朋友自己,讓他瞭解好東西應該與大家一起享用,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。
TIPS4 訓練勞動,體會大人的辛苦
許多孩子在家裏是飯來張口,茶來伸手,不做任何事情,這樣不僅不能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,同時也會減少他們幫助人的機會。如果您不想養出一個自私的懶寶寶,那?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,找出孩子可以分擔的工作,比如,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幫忙擺碗筷,稍大一點就可以學習掃地、擦桌子等等;當然,你也別忘了在孩子完成這些工作之後,誇獎他幾句,這會讓他很有成就感。
TIPS5 告之以同理心善待他人
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,具體地向他說明事情的後果:別人打你,你會痛;同樣地,你打別人,他也會痛。比對他說:「不要欺負小弟弟、小妹妹」、「不要打人」效果要好得多。
TIPS6 增加團體活動的機會
有些獨生子女的家庭,孩子缺乏集體活動的經驗,所以父母應充分提供孩子和同伴玩耍的機會,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寶寶提升人際智能,同時也可以培養他互助合作的精神。
我覺得孩子從小,便要導正正確的觀念,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!
讓他們學會關心與體貼,自身的生活作息也是孩子的榜樣!
孩子很容易揣模大人的習性,平常滿口粗話,久了他們也會被感染。
所以...不要讓孩子成為大人壞的複製品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