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寶寶出生開始,就伴隨著各種的健康檢查,在出生第一年,寶寶的檢查究竟有些什麼內容,需要檢查多少項目,相信看完下文,爸媽就會明瞭。

  小寶寶的健康檢查,通常有時會跟著預防注射的時間一起進行,家長要記得將手冊保存好,這份手冊資料將一直伴隨到寶寶上小學喔。

  檢查中的項目有很多,體重、身高、頭圍、牙齒等,每一次的檢查,都能讓爸媽有一份驚喜:原來寶寶在這麼短的時間裡,發育這麼快呀,一下子就和剛出生時大不相同了。

*量體重:
  量體重是每次檢查時首先要碰到的,不同月齡和年齡的寶寶,量體重的器具也是不一樣的。

  新生兒用嬰兒秤,它的上半部有個小平台,下半部分則為電子秤或數字秤。通常在寶寶還不會站立之前都是用這種嬰兒秤。

*量身高:
  量完體重,接下去就是量身高,2歲以下的小寶寶們都是在專門的器具上量身長的(身長量板),器具上有一個可以活動的木板。寶寶躺在上面,頭頂著一邊板壁,移動另一邊的活動木板貼住寶寶的腳底心,就可以得到準確的數字了。而2歲以上會走路的寶寶量身高時,選站立式,用兒童立式身高表來量即可。

*量頭圍與囟門:
  量頭圍大小及檢查囟門是否閉合,可以初步得知寶寶的腦部發育情況。量頭圍是採用皮尺,從寶寶的兩眉中心開始做起點,將皮尺繞過一側眉毛後,轉向腦後,再繞過腦後的最高點後,重新繞到前面,和起點相交叉,交叉處的數值就是寶寶的頭圍大小哦。

  囟門是採用手摸的檢查法,大約1歲到1歲半的時候,寶寶的囟門就會閉合了。如果囟門閉合得較晚,或囟門的數值較大,都會引起醫師的注意。

※BOX:醫師的叮嚀
  正常情況下,如果寶寶的身高、體重、頭圍的檢測數值超出了最高及最低的百分比,醫生就會對爸媽進行特別指導,或建議到大一點的醫院做相關檢查和診斷,以確定寶寶是否有異常。

◎心、脾、肝的初步檢測:
  體檢中,醫生會用聽筒來聽診寶寶的心臟,並觸診腹部,瞭解脾、肝有否腫大。如果醫生認為沒問題,那麼寶寶的體檢手冊裡就會寫上正常兩字。這是對寶寶心、脾、肝的初步檢測哦。

◎皮 膚:
  寶寶皮膚常見的表現有兩種,分別為「皮膚正常」、「皮膚有濕疹」。
  如果寶寶的皮膚被醫生認為患有嚴重濕疹的話,爸媽就要考慮暫緩給寶寶接種疫苗,因為很多疫苗的接種是採用注射方式進行,寶寶的皮膚不健康,特別是在接種部位有濕疹現象,就有可能在接種後發生感染。

◎乳牙的生長:
  寶寶的小牙萌出了沒有,長了多少顆,是否有蛀牙,也都需要檢查一下。
  每個寶寶長牙的順序不盡相同,有的寶寶剛出生就有小牙,被稱為新生牙;而有的寶寶則遲至1歲才冒出小牙尖。通常,寶寶長牙的月齡在6到9個月,如果寶寶1歲還沒有長牙的跡象,那要帶寶寶到兒童牙醫去檢查一下了。

◎髖部與臀紋:
  寶寶的髖部是否有問題,髖關節是否有先天性脫臼的情況,可透過醫生做一個分髖試驗並配合檢查臀紋就可以知曉。如果分髖試驗通過並且沒有出現臀紋歪斜的情況,寶寶的髖關節多半沒有脫臼的現象。

◎頭 髮:
  頭髮的多與寡分為四個階段:黑,黃,密,稀。
  有些寶寶天生一頭黑又多的毛髮,有些寶寶則生來胎髮稀少。不用為寶寶稀少的胎髮擔心,這是從母體裡帶來的,等到以後剃上幾次,加上營養補充足夠,寶寶自然會有一頭濃髮。

●肚臍和生殖器:
  肚臍應該保持乾燥,新生兒如果肚臍潮濕或有少量分泌物,可用75%酒精棉球檫拭,如有紅腫應到醫院就診。

  男寶寶需要特別檢查一下外生殖器呢,看看是否兩側都有睾丸等正常現象。如果情況異常,就需要作進一步的檢查。

●動作發育:
  每一個月,寶寶的動作發育都大不相同,檢查這些動作有否出現,可以衡量寶寶的發育程度,讓爸媽有個參考,例如1個月手腳會不停動,4~5個月可以翻身,7個月獨坐,8個月會爬,1歲可以走路等,但每個寶寶的發育進程不完全相同,有些早一些,有些晚一些,醫生會通過篩查量表,判斷是否在正常範圍,對特殊的寶寶給予特別指導。

●身心發展:
  會不會叫爸媽,能不能懂得簡單的會話,也是身心發育的標準。例如滿月時寶寶應該有聽聲音、轉動眼睛的現象;3個月時可以發出笑聲;7個月時會無意識發出一些聲音;1歲以後可以認物、叫人等,醫生同樣會根據寶寶的發育進程,提前告訴爸媽一些注意事項。

  經過以上的介紹,爸媽應該可以瞭解寶寶健康檢查的內容了吧。每一次的健檢,寶寶都會與前一次有不同的面貌出現,爸媽也可更知道寶寶的身心發育狀況。

※BOX:自費檢查
  一歲以前總共有四次的免費健康檢查機會,而上述都是免費的健檢內容,如果有特殊疾病的幼兒或有家族遺傳史的寶寶,也可以考慮自費進行各項超音波或驗血等檢查,例如心臟超音波、腦部超音波等,通常大一點的醫院都有提供完整的自費檢查項目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千禧龍&金豬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