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黃疸是很常見的情形,但是家長看到寶寶身體黃黃的,難免擔心什麼時候會恢復正常?是否會影響健康?希望能做最適當的預防和處理。

文/施名玥  採訪諮詢/國泰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那明珠

正常的足月產寶寶,在出生後的第一週內,有60%會出現黃疸,早產的寶寶則有80%會出現黃疸。因為寶寶的肝臟功能還未發育成熟,輕微的黃疸,是一種正常的現象,但是父母親還是不能忽視,寶寶黃疸的嚴重程度,與持續的時間如果太長,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,必須提高警覺,謹慎觀察。

為什麼變黃了?
黃疸讓寶寶的血液、黏膜和皮膚出現變黃的現象,因為臉部的皮膚壓力較小,臉上最先變黃,然後是軀幹,最後才是手腳。

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在老化之後,經過代謝會產生一些廢物,其中,一種「膽紅素」的廢物,會在最後由肝臟排出體外;如果因為肝膽系統疾病造成的排出異常,或紅血球破壞過度,就會累積在體內,造成黃疸。

【醫學辭典】黃疸指數:簡稱膽紅素的濃度。黃疸指數12mg/dl,代表100c.c.的血液中有12毫克的膽紅素。

新生兒黃疸2原因
生理性黃疸
正常足月產的寶寶,在出生後的第2~4天出現黃疸,在第4~5天到達高峰,在1~2週內會消失,早產兒則持續較久;黃疸指數平均約11~12毫克。

生理性黃疸是因寶寶的肝臟功能尚未成熟,不能分解排出膽紅素,以及有些已被排出到腸內的膽紅素又被寶寶腸道吸收到血液內,造成的黃疸現象。

病理性黃疸
1.血液方面的疾病如:ABO血型不合、Rh血型不合、先天性溶血疾病等。
2.肝臟疾病如:先天性膽道閉鎖、先天性肝炎等。
3.感染導致肝功能降低。
4.生產過程導致新生兒頭皮淤血。
病理性黃疸指數通常大於15,必須治療,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嚴重結果。

血型&黃疸
Rh陰性和Rh陽性
新生兒在第一天就出現黃疸,通常是很嚴重的狀況,可能由於寶寶和媽媽的血型不合,較嚴重的情形為媽媽是Rh陰性,寶寶是Rh陽性,使媽媽產生的抗體,傷害寶寶的紅血球,發生嚴重的溶血,容易造成腦部傷害,和低血糖的症狀。由於Rh陰性的母親要接觸過Rh陽性血液才會產生抗體,可能在懷第二胎時才會有問題。東方人Rh陰性的血型較少見,因此病例並不多,若能做好懷孕前的健康檢查,包括血型,應可避免問題產生。

ABO血型
O型的媽媽,寶寶是A型或B型,可能造成問題。不過,國泰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那明珠表示,母胎血型不合,大約發生在20%的懷孕,約有1%的寶寶有嚴重的溶血性疾病,需要做換血的治療,並且持續觀察。

媽媽曾經懷過血型不合的胎兒,在下一胎的黃疸症狀,可能會更嚴重。

餵母乳也會黃疸
可能剛開始母乳分泌少,餵食不夠有關,或是有些母乳可能含有膽紅素不易排除的物質,使寶寶產生黃疸現象。一般而言,母乳性黃疸極少引發嚴重的病情,媽媽不需因為害怕而停止哺餵母乳。

根據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的建議,寶寶的黃疸指數小於15~17,可放心的哺餵母乳並且照光治療,但若超過此指數的話,媽媽最好還是和醫師討論,是否繼續哺餵母乳。

家長如何觀察?
如何評估寶寶是否有黃疸?可將寶寶放在明亮的地方,觀察他的皮膚和眼白,如果比前一天黃,或比其他寶寶黃,就可能有黃疸。家長也要同時觀察其他部位,若只有臉部泛黃,表示黃疸程度還不是很嚴重,但若泛黃向下延伸至腹部以下時,就可能需要照光治療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❤居里夫人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